常设展览

首页 > 常设展览 > 文明交流 > 详情

古代纸张及造纸工艺

发表日期:2019-09-29

自从文字产生后,人类祖先从未停止过探索书写载体的脚步。

甲骨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字载体,起源于商代。主要用途是用来占卜吉凶。因此并没有广泛用作书写载体。

春秋战国时期,主要的书写材料有竹简、木牍、缣帛。竹简和木牍太笨重不易携带;缣帛虽然便于书写,但价格昂贵,不可能大量生产,因此书写载体还处在相对粗放的历史阶段,便是现代纸的渊源。

西汉时,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。公元105年,蔡伦改进了造纸术。他用树皮、麻头及破布、旧鱼网等原料,成功地制造一批适宜书写的纸。

汉代以后,造纸工艺不断完善。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利用桑皮、藤皮造纸。到了隋唐五代时期,竹、檀皮、麦杆、稻杆等也都作为造纸原料,先后被利用。其中,唐朝利用较难加工的竹子为原料成功制作竹纸,表明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。

从唐代到清代,中国生产的用纸,除了一般的纸张外,还有各种宣纸、壁纸、花纸等,使纸张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必需品。特别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,印书业兴起,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。

此外,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,明代著作《天工开物》中,就有了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记载。特别是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,该书概括为五个步骤:斩竹漂塘、煮篁足火、荡料入帘、覆帘压纸、透火焙干。可以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。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,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最详尽的记载。

造纸.png

造纸2.png

FAQ